“共建友谊桥梁 传播丝路文明 感受魅力西安”东干留学生联谊活动纪实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19/10/22    作者:

“哒!哒哒!哒!哒!”我们的留学生一手拿块儿木头,一手提条板凳儿,敲出清脆的响声,嘴里还喊着这铿锵有力的调子,这是在干啥呢?原来呀,他们正和华阴老腔的表演艺术家们一起学习秦腔的独特魅力,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文理学院的学生们聚集在台下共同欣赏着、体验着、感受着,不时被台上体验者的表演逗乐,爆发出阵阵欢声笑语。但是呀,这还不是活动的全部的内容。

是不是很好奇他们这一天经历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0月19日,“共建友谊桥梁 传播丝路文明 感受魅力西安”东干留学生联谊活动在这个美好的清晨开始了,活动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部分。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笔下的倜傥少年、翩翩公子,笑入胡姬酒肆,好不酣畅恣意。

今天,全体东干留学生就乘坐大巴车来到了这胡姬酒肆的所在地——大唐西市。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的大唐西市博物馆,建成于2010年。这一博物馆,依托大唐西市“东北十字街”遗址,对其进行科学的发掘、悉心的保护与治理,将这一古丝绸之路上唯一存留的集市类型、彰显市场意义的唐代遗址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顺着历史遗存的车辙印踽踽前行,跨越时空,回到盛世长安,重睹丝路起点唐代西市的风采。作为唐都长安最为繁华的国际化贸易中心,西市抛出的一条丝绸将东方与西方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也让我们聚在了一起。中亚地区自古以来与中国的贸易文化交流互通就十分的频繁,今天,来自中亚地区的留学生们来到大唐西市博物馆参观,跨越时空的距离,学习丝路文化和商业精神,切身感受着中国和中亚的历史与今天,更是有一番别样的澎湃心情。

午餐过后,我们来到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这也就是我们开篇提到的同学们学习华阴老腔的地方了。

它坐落于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带、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它是由一个个极具关中地区特色的院落组成的建筑群,建筑整体呈明、清园林风格,气势恢宏。博物院抢救、保护并珍藏了周秦汉唐以来历代的民俗遗物4万余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40院迁复建明清古民居和8600多根历代石雕拴马桩。我们的学生在这古朴典雅的民居大院儿里,手拿小小的剪刀,体验了一把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乐趣。尽管天气微寒,可仍有满眼的绿意将手中捧着的红底“春”色衬得更加艳丽,衬出温馨的暖流。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展示了关中民众的信仰、政治、经济、艺术创作等多方面生活内容,可以说是关中人民生产生活的鲜活历史写照。文房四宝、婚嫁器具、木版年画、建筑构件向我们全方位展示了明清时期关中地区达官贵族的生活面貌。同学们一路上饶有兴致地看着一个个或大或小或精美或粗糙的物件,好奇地问着有关于他们背后的故事。移步梨园,老腔艺术家们用朴实而高亢的唱腔,磅礴豪迈的气魄征服了我们的参观队伍,老艺术家在简单介绍了华阴老腔作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轨迹后,邀请学生们上台体验一把,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热情的学习并参与其中,留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艺术形式太有趣了。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在一段慷慨激昂的秦腔声中,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联谊之旅,学生们在和老艺术家们合影留念后,满载着美好的记忆与欢悦的心情,向这个承载着中华传统底蕴的戏台告别,回到了各自的学校。

友情链接: 国家留学基金委 | 陕师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 国务院侨办 |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 陕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

地址:陕西省 · 西安市 · 长安区 · 西长安街620号    邮编:710119    电话:0086-29-85310582   传真:0086-29-85310278    邮箱:snnuiso@snnu.edu.cn
Copyright  ©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