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课堂——我校国际学生线上线下复课工作联动开展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20/05/28    作者:王芙坤

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教学的影响,在正式开学后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顺利衔接,根据我校线下复课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国际学生实际,国际汉学院提前筹划,精准分类,扎实部署,顺利实现了全体国际学生线上、线下同步联动授课。

中国境内的国际学生分批返校结束后,复课工作于5月18日正式开始,分为线上、线下两条轨道。若班级学生全部在境外,则维持线上授课方式不变。多数课程以线下教室授课为主,境外学生则通过教室里的腾讯会议或钉钉办公等软件参与课堂教学。同时进行课程录播,因时差、网络等关系不能参与线下课程的境外学生通过录播的课程来学习。

HSK强化班是国际汉学院面向奖学金生设立的汉语预科强化项目,目的是帮助学生在一年时间内通过HSK 4级考试并提高听说读写水平。疫情期间的HSK强化班线上教学突破了时差局限,将82名学生集中在5个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在线直播授课,辅助录播技能课,最大限度保证教学质量。正式复课后,5个强化班调整为3个线上班级和2个线下班级,线上班级维持原来的授课方式不变,线下班级制定了更加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

曹捷老师所带的线下班级共有来自五个国家的11名国际学生。第一天复课后,曹捷老师发现由于疫情期间缺乏系统规范的训练,学生们的认读能力有所下降,她便赶紧想办法帮同学们补上差距。她将教室的桌子摆成了U型,方便同学们在课堂讨论环节积极融入,大胆发言;她要求同学们利用课前和课间的时间分批大声朗读课文;在每次听写结束后,她帮助同学们利用词卡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原本100分钟的课堂,经常拖堂到130分钟甚至更久。更严格的要求虽然给同学们带来了更大的学习压力,却也调动起了同学们更积极的学习状态。“正式复课的前一天夜里我激动得睡不着觉。”来自也门的可欣说:“有的国家正在艰难地与疫病抗争,有的国家还处在战火中,而我们却能在比较安全的环境里顺利地复课了,这真的太不容易了,我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中国境内的国际学生全面线下复课的同时,境外的学生也通过课堂直播、辅助录播、“小灶”授课等形式进行同步学习。来自俄罗斯的冬阳是春季学期的新生,他打算进修一年汉语后继续申请在我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原本计划于2月份开启师大学习生涯的他,目前只能继续呆在俄罗斯的家中上网课。年迈的奶奶和冬阳同住,为了奶奶的健康,他几乎不怎么出门。冬阳的《汉语精读》课程于北京时间每日上午10:00开始,相应的莫斯科时间是凌晨5:00,他每天抹黑爬起来,通过钉钉平台和千里之外早已洒满阳光的教室同步上课。起初,这种黑白颠倒的作息让他感到痛苦,几天下来,他便养成了和北京时间同步学习生活的习惯。“这段时间,学习汉语就像照亮我生活的一束光一样,是唯一能让我打起精神、充满干劲的事情,”冬阳说,“和陕西师范大学‘神交’了将近三个月,我期盼着真正踏上中国土地、步入师大校园的那一天。”

线上线下全球联播的背后,是老师们夜以继日的辛苦付出。疫情伊始,老师们本以为网络授课只是一个非常时期的过渡方式,然而,随着全球疫情形势进一步严峻,大家也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崔言燕老师本学期承担A班和B3班两个班的精读课,其中A班为线上授课,B3班为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授课。平时如数家珍的精读课,这下可让她犯了难——不同时区国家学生的时差需要协调,网络授课的互动体验变差,线上线下联动授课对设备和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课前几日属于设备磨合调试期,教室的网络信号有时不好,通过网络直播听课的学生有时会掉线。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崔言燕心里十分着急,因为精读课对连贯性的要求很高,如果一节课错过了,后面很有可能跟不上进度。她说:“这种情况,我都会尽力克服时差等各方面困难,给线上听讲的同学‘开小灶’补课,确保他们能跟得上。”虽然双轨道教学很辛苦,但学生们努力学习的劲头给了她莫大的支持和鼓舞。“我感到自己的责任越来越重,尤其当学生们因疫情困在家中,学习汉语成了他们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甚至近乎唯一的部分时。”崔言燕说。

四海五洲“云”端聚,跨越时空同学习。自5月18日线上线下联动复课一周来,全体教师、留管干部及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均能尽快适应新常态下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保证教学质量,为推进国际学生复课工作顺利进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友情链接: 国家留学基金委 | 陕西师大国际处 | 国务院侨办 | 国家汉办 | 陕师大国际汉学院 |

地址:陕西省 · 西安市 · 雁塔区 · 长安南路199号    邮编:710062    电话:0086-29-85307408 / 0086-29-85303761 / 0086-29-85310582  传真:0086-29-85303569    邮箱:snnuiso@snnu.edu.cn
Copyright  ©  陕西师范大学留学生管理办公室